继单车乱局之后,国内创投圈自2018年开始进入“万烟大战”。但细看下来,电子烟创业者与布局投资人表面火热营销,实际却异常紧张地关注政策法规与有关部门的一举一动,尽可能争取在监管生死线落下之前,圈出更多领地与红利。
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显示,于2017年10月下达的《电子烟》国家标准制定计划,项目进度要经过网上公?#23613;?#36215;草、征求意见、审查、批准、发布几个阶段,目前项目状态已进入“正在批准”阶段,按标准的制定周期24个?#24405;?2个月内将由国标委批准通过并发布,项目正式结束时间剩下4个月左右。届时中国电子烟生产流通将依据国家标?#23478;?#27714;执行。
国内电子烟行业的竞争,已发展至资本层面的对垒。2018年下半年开始,电子烟进入融资高峰期,有11起融资?#24405;?#21457;生,排除JUUL6.5亿美元和128亿美元高额融资,其他品牌融资规模也逼近5亿元。2019年更是进入加速跑阶段,截至5月下旬就有11起融资?#24405;?#21457;生,总融资额度近9亿元,其中有不少为2019年新创品牌,创办地点在深圳,融资集中于天使轮和A轮,处于早期阶段。在这轮电子烟风口背后,聚集了包括红杉资?#23613;DG、真格基金、源码资本等在内的一线投资机构。
一级市场之外,二级市场也在热捧电子烟概念。国内从事电子烟业务的主要公司包括盈趣科技、天长集团、顺灏股份、劲嘉股份等多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?#23613;?#22312;“3·15”报道后,电子烟概念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,但不久就出?#33267;?#21453;弹,甚至呈?#33267;?#32493;涨停的情况。财报显示,艾维普思、麦克韦尔的电子烟业务在2015~2018年间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均大幅增长,而两家公司先后在新三板终?#26500;?#29260;,业内猜测可能将转战A股市场。
品牌平台上,国内首家打入行业,且目前规模最大的电子烟,是由原Uber中国区负责人、滴滴Uber?#20081;?#37096;总经理汪莹创立的电子烟RELX悦刻,2018年6月,悦刻宣布完成首轮3800万元人民币融资,由源码资本领投、IDG跟投。今年3月,悦刻传出新轮融资消息,估值达到8亿美元。
近日,RELX悦刻商城、FLOW福禄、YOOZ商店等电子烟零售小程序均已暂停服务。对此,微信向记者回应称,上述小程序涉嫌从事电子烟等烟草制品销售服务,涉?#28216;?#21453;?#27573;?#20449;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?#32602;?#24179;台对其进行下架处理。
电子烟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,甚至处于风口之上,但自进入今年以后,电子烟逐渐受到限制。今年1月份,《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(修订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公众意见,拟将电子烟纳入控烟?#27573;В?#21560;烟”概念也被进一步扩大。
今年315晚会,同样点名了电子烟。由于经过检测发现,有些电子烟烟液尼古丁含量标识不规范,导致其会?#22836;?#26377;害物?#21097;?#21361;害吸烟者的身体健康,甚至长期吸食电子烟还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。电子烟被点名后,京东、苏宁易购平台对电子烟产品做出下架处理。
随着电子烟的危害逐渐被曝光,电子烟行业监管也随之来袭。4月23日,深圳市明?#26041;?#20351;用电子烟纳入吸烟?#27573;В?#35268;定深圳禁烟场所不仅禁止点燃烟草制品和吸传统卷烟,也禁止吸电子烟。
除了深圳市,杭州也将电子烟纳入禁烟?#27573;В?#20844;共场所被禁止吸电子烟。不过,监管虽然趋严,但电子烟企业也没闲着,融资的脚步正在加快,并且入局者越来越多。